爱心企业慷慨解囊助力基础设施建设、农村理事会通过公益投入补齐民生短板、乡情驿站积极招商引资引智……秋日潮南,一项项实打实的惠民举措,涌动着富有活力的社会力量。
近三年来,潮南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,深入发动企业、商协会、乡亲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形成了政府搭台、社会唱戏、全民共建的良好局面,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,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。
爱心企业慷慨捐资,助力基础设施建设
秋高气爽,潮南区峡山街道北环大道义英社区段,围蔽起来的人行天桥施工现场,建设者与机械有序作业,金属碰撞声与人声回荡,奏响项目建设的“奋进曲”。
作为潮南区的经济、政治和文化中心,峡山街道近年来依托纺织服装、商贸等产业蓬勃发展,人流、车流量持续攀升,北环大道是潮南城区连接周边区域的核心通道,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。
然而,该路段因缺乏立体过街设施,行人频繁横穿道路与车辆混行,存在显著安全隐患,尤其对老年人和学生群体构成威胁。此外,随着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项目落地北环大道沿线,区域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大。
作为峡山街道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关键工程之一,北环大道人行天桥项目自7月29日启动建设以来,便备受瞩目。
据悉,该项目由广东国大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捐资1800万元建设,上跨北环大道。天桥由主桥、北侧螺旋梯道及南侧两个直线梯道组成,桥面宽度为6米,上部屋顶覆盖桥面,桥梁两侧设置无障碍垂直电梯。主桥为钢结构桥,桥中段设置了三处加宽平台,在各梯道衔接处设置牛腿进行搭接。
峡山北环大道人行天桥项目施工现场
项目负责人庄佳苗介绍,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钻孔灌注桩基础、承台桥墩浇筑等工程,预计到11月底前完成钢梁施工及吊装,12月份陆续进行桥面铺装、栏杆、雨棚等附属设施、电梯土建结构工程、照明工程及景观装饰等工程内容,兼具景观性、实用性与安全性,力争明年春节前全面完工。
“人行天桥附近就有3条家居服网批街共330多家商铺,对沿街商户、周边群众来说,将会提高过街便利性。”峡山街道城管办主任张伟江说。
撬动社会资源,助力乡村振兴的例子在潮南区比比皆是。目前,该区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超2亿元,加速带动一个个强镇兴村的项目落地见效。
理事会搭台聚力,乡村道路换新颜
把目光投向村(社区),民生关切同样凸显。作为关键纽带,乡村理事会通过多元化的公益投入不断补齐民生短板,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胪溪社区8条主干道修缮工程便是一个生动案例。
走进胪溪社区商德路,崭新的沥青路在阳光下延展。此前路面坑洼不平、出行不便的旧貌已不复存在。社区居民吴伯高兴地说,“以前村里路不好走,开车一路颠簸。现在铺了沥青路,路面平整,真是太好了。
胪溪社区教育路新貌
南寨社、娘宫社是胪溪社区的两个乡村理事会,多年来扮演着助力乡村振兴的角色。胪溪社区党委书记吴伟彪介绍,10多年前,村里主干道均为混凝土路面,由于年久失修,路面破损严重,存在一定安全隐患。
“去年,借助‘百千万工程’的东风,社区决定发动社会力量对这8条年久失修的主干道进行修缮。”吴伟彪说。
说干就干,社区党委和政府经过讨论,动员南寨社理事会、娘宫社理事会积极支持这一民生工程,而两个理事会也立即作出反应,出资约1000万元。令人瞩目的是,从动工到通车,仅用了5个月时间。
如今走到村里,可见一条条沥青路平坦宽阔,标志线清晰醒目。“以前村里的路不好走,现在修得平平整整,不管骑车还是走路都舒心多了!”周边村民看着家门口焕然一新的道路,难掩喜悦之情。
理事会的大力支持,不仅提升了乡亲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也为社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乘势而上,该社区还谋划对另外3条道路进行修复重建,解决这些片区居民道路出行的迫切需求。
从企业助力,到乡亲支持,都彰显了社会力量深度参与“百千万工程”的责任与担当。这种突破传统治理模式局限的“社会大合唱”,为服务“百千万工程”大格局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一线实践 ,“乡情驿站”温暖乡亲
推进“乡情驿站”建设,是近年来潮南区拓展乡情联络网的关键一步。
时针回拨到2021年12月29日,潮南区人民政府在深汕协同创新交流中心举办潮南(深圳)乡情驿站启动仪式,旨在加强与在深乡亲的联系互动、信息互通,也为他们及时提供家乡资讯、展示潮南形象。
这是乡亲与家乡的“双向奔赴”。首个乡情驿站“花落”深圳后,潮南继续趁热打铁,陆续在广州、香港、珠海、澳门等地建立乡情驿站,以这些驿站为坐标,建立起辐射大湾区的服务站,打造延伸至东南亚的大联络网。
乡情驿站建立时间虽短,却沉淀下“乡情比酒浓”的醇厚。立足所在城市定位和站内乡亲资源禀赋,各地的乡情驿站还是招商引资引智的联络平台——立足深圳作为科技创新城市、广州作为枢纽型城市的定位及大湾区潮商资源丰厚特点,将乡情驿站打造成为联通当地与潮南的人才引进平台、科创项目引进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