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潮南区砥砺奋进三载,城乡面貌焕然一新,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区画卷正徐徐展开。三年实践,成果丰硕,让我们一同见证这片土地上的深刻变迁。
01规划引领发展格局豁然开朗
发展之要,规划先行。潮南区以高标准规划设计统领全局,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完成与实施,构建起“一轴两环三带N片区”的清晰发展脉络。坚持“做项目先做设计”,系统研判、精准调整,全力推动总投资524.71亿元的197个重大项目建设。两英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,成功吸引约44.16亿元的39个产业项目集聚龙岭、风华、高美三大工业片区,中心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,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(两英镇风华工业园区)
02功能集成宜居品质跨越提升
潮南区致力于城市功能的集成配套,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。89个城镇建设类项目稳步推进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60.53%。以省级农村供水改造提升示范区建设为契机,改造提升农村供水管网3053公里,惠及群众超66万人。“一老一小”幸福底色更足,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1所、“长者饭堂”25家,婴幼儿每千人托位数达6.84个。
(陈店镇长者饭堂)
公共服务实现质的飞跃,11个便民服务中心、254个公共厕所、292个各类球场相继建成;文化设施覆盖全区,11个二级以上综合文化站、69个各类文化馆所及100%覆盖的村(社区)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,共同构筑起精神家园。10个口袋公园、12个改造提升的公园,即将使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%以上,“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”从蓝图变为现实,生活便捷度与舒适度大幅提升。
(陈店镇壹园)
(两英镇龙岭路口高架桥下的“活力空间”)
03基础升级发展动能澎湃强劲
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,为潮南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“350时速”汕汕高铁设站潮南并投运,陈沙大道东延线等干线通车,公路密度达197公里/百平方公里,基本实现“15分钟上高速”。35.6公里“四好农村路”贯通乡野,所有自然村实现村道路面硬化。

(汕汕高铁潮南站)
生态环境持续向好,33公里碧道增添灵动之笔,“源头截污、雨污分流”管网铺设约6523公里,助力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IV类,练江治理成效获评省“十佳”,赢得国务院激励。生态补水引调水等两项水利工程荣获省詹天佑故乡杯奖。世界首台110千伏非晶合金立体卷铁心变压器在红场镇投运,年节电约12万度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投产,日处理能力达1750吨,“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区处理”的垃圾处理模式高效运行,发展韧性不断增强。
04民生为本幸福答卷温暖厚实
潮南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推动民生服务优质共享。医疗服务能级实现跨越,区人民医院新院区、区中医医院试运营,潮南民生医院达三级水平,潮汕和成医院主体封顶,全区医疗机构数增长36.24%,病床数增662张。携手省市级高水平医院共建15个基层项目,以珠江医院托管区人民医院为龙头组建四级医疗集团,探索与腾讯合作建设AI智慧医院,让超200万群众就近享优质医疗。率先为两类患特殊疾病困难群体减免诊疗费,年省230万元。
(潮南区人民医院)
教育资源扩容提质,超100所中小学校完成升级改造,胪岗港头初级中学、陇田仙家南洋学校及多所幼儿园投入使用,撤并22所小规模学校(分教点)优化布局。桃溪学校城乡教育共同体助推一体化发展,两英东北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。2025年高考再创佳绩,本科线上人数超4000人,本科率43.86%,教育实力显著增强。
社会保障网织密扎牢,“广东技工”“粤菜师傅”“南粤家政”三项工程培育技能人才,新增获证6808人次。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连续12年提标,累计发放救助资金近7亿元。助残活动惠及1.1万人次,“民情地图”走访服务4.1万人次,“汕头呼援通(潮南)”守护4691名长者,“爱心手环”关爱1688名特殊人群。
治理效能稳步提升,连续举办5次集体树葬海葬,规划建设5家公益性公墓。区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,“复议+调解”理念深入人心,行政复议受理率从96.8%大幅降至14.1%,社会更加和谐稳定。
三年的深耕细作,潮南区“百千万工程”结出累累硕果,城乡功能、环境、民生实现了整体性跃升。一段新征程已然开启,潮南正朝着更高水平的宜居宜业目标坚定前行,未来可期。
来源:潮南区工商联